18516556639
全程无菌操作,避免二次污染 所有操作(换液、传代、配培养基)均需在超净台内进行,操作前用 75% 酒精消毒双手、台面、培养瓶外壁; 使用一次性无菌枪头、离心管,避免交叉污染;污染细胞与未污染细胞需在不同超净台操作(或间隔 2 小时以上,期间彻底消毒超净台)
细胞培养液被细菌污染后,挽救的核心目标是快速清除细菌、减少对细胞的损伤,但需明确:仅建议对珍贵细胞(如原代细胞、基因编辑细胞) 尝试挽救,常规细胞系(如 HeLa、HEK293)污染后建议直接丢弃(挽救成本高于重新复苏,且易导致污染扩散)。以下是分场景的具体挽
利用显微镜检查(精准识别污染类型)判断细胞培养液是否污染:宏观观察可疑后,必须通过光学显微镜(40×、100×、400× 物镜)进一步确认污染类型,这是判断的核心步骤。
预防细胞培养液污染的核心是建立 “全流程无菌管理” 体系,从试剂准备、操作规范到环境维护,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控制微生物引入风险。以下是覆盖 “试剂、操作、环境、监测” 四大维度的具体预防措施,可最大程度降低污染概率:
细胞培养液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问题,一旦发生需快速判断污染类型、及时处理,避免污染扩散至其他细胞或培养环境。处理核心原则是:优先保护未污染细胞和环境,再根据污染程度决定是否挽救受污染细胞(多数严重污染建议直接丢弃,避免浪费资源)。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法:
已开封的细胞培养液因接触空气,污染风险显著升高,且部分营养成分(如谷氨酰胺、维生素)易降解,需通过 “控温、防污染、限时效” 的核心策略保存,具体操作如下:
细胞培养液的保存条件直接决定其性能稳定性,错误的保存方式会导致营养成分降解、污染风险升高或渗透压改变,进而影响细胞生长。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液(如未开封 / 已开封、含血清 / 无血清)保存要求差异较大,需分类管理,具体条件如下:
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。不同生物试剂的功能验证方法差异很大,但确实存在一些共通的注意事项和特定的考量点。
判断生物试剂是否过期,不能只看标签上的日期。这是一个综合判断过程,可以分为三步:
生物试剂的有效期差异很大,从几周到数年不等,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储存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