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


已开封的细胞培养液应如何保存?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09-27 22:53:50 来源: 浏览量:0



已开封的细胞培养液应如何保存?

已开封的细胞培养液因接触空气,污染风险显著升高,且部分营养成分(如谷氨酰胺、维生素)易降解,需通过 “控温、防污染、限时效” 的核心策略保存,具体操作如下:

一、核心保存条件:温度与期限

唯一推荐温度:2~8℃冷藏

不可室温存放(室温下 24 小时内成分易氧化、微生物易滋生),更禁止冷冻(即使是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基,冷冻也可能导致盐类析出、渗透压改变,解冻后无法完全恢复,影响细胞生长)。

严格使用期限:开封后 1 个月内必须用完

即使未超过瓶身标注的 “总有效期”,也需遵守此期限 —— 开封后反复与空气接触,会加速谷氨酰胺降解(细胞必需氮源)、维生素氧化,且污染概率随存放时间呈指数上升。

特殊情况:若开封后立即在无菌超净台内分装为小体积(如 50mL / 瓶),且每瓶单次用完,可适当延长至 1.5~2 个月,但需密切观察外观变化。

二、关键操作:防污染是核心

已开封培养液的最大风险是污染,需严格遵循以下无菌操作:

取用前消毒

每次从冰箱取出后,先用 75% 酒精棉片擦拭瓶口外壁(包括螺纹处),静置 10~15 秒待酒精挥发后,再在超净台内打开瓶盖。

避免 “交叉污染”

绝对禁止将移液器枪头直接伸入瓶内吸液(枪头若接触过培养皿、细胞悬液,会将微生物带入培养液),需先将适量培养液倒入无菌离心管或培养皿,再从容器中取用。

瓶盖打开后,瓶口不可朝向超净台外,也不可接触超净台内的任何非无菌物品(如手套、笔)。

取用后密封

吸液完成后,立即拧紧瓶盖(避免残留液体留在瓶口螺纹处,滋生细菌),若发现瓶口有液体残留,需用无菌纸巾擦拭干净后再密封。

三、分装保存:延长稳定性的关键技巧

若培养液用量少(如单次仅用 5~10mL),建议开封后立即 “无菌分装”,具体步骤:

在超净台内,将已消毒的培养液瓶打开,用无菌移液器将液体分装入无菌离心管(如 50mL 规格)或试剂瓶中。

每支分装管标注 “培养液类型 + 开封日期 + 分装日期”,密封后放入 2~8℃冰箱。

分装管需 “单次用完”,取出后不可再次放回冰箱(避免反复开封导致污染)。

四、异常判断:出现这些情况立即丢弃

即使在 1 个月期限内,若培养液出现以下问题,需直接废弃,不可用于细胞培养:

外观异常:肉眼可见浑浊、絮状物、白色 / 黑色沉淀(非低温下的可逆盐析,盐析沉淀可在 37℃水浴中轻轻摇晃溶解,若无法溶解则为污染)。

颜色异常: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液,正常颜色为淡红色(pH 7.2~7.4);若变为黄色(pH 过低,可能是细菌污染产酸)或深紫色(pH 过高,可能是瓶盖未拧紧导致 CO₂流失),均需丢弃。

异味:打开瓶盖后闻到酸味、霉味或其他异味(正常培养液无明显气味)。

五、额外注意事项

单独存放:培养液需在冰箱内单独分区存放,避免与细胞样品、培养基废液、化学试剂(如胰酶、抗生素母液)混放,防止交叉污染或成分干扰。

避免光照:部分培养液中的维生素(如 B 族)、酚红对光敏感,长期光照会导致成分降解,建议用铝箔包裹培养液瓶身,或存于冰箱避光层。

不随意添加成分:已开封的培养液不可中途添加血清、抗生素等(除非在超净台内无菌操作且明确配方比例),否则会破坏原有营养平衡,且增加污染风险。
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最大程度降低已开封培养液的污染概率,保证其营养成分稳定性,为细胞培养提供可靠支持。







生物科技

  •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500号
  • 邮编:200231
  • 电话:18516556639
  • 传真:18516556639
  • 客服电话:185165566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