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


如何优化 “专属” 氨基酸比例?(实验设计逻辑)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09-19 20:39:29 来源: 浏览量:0



如何优化 “专属” 氨基酸比例?(实验设计逻辑)

若商业化培养液无法满足需求(如特殊细胞、高难度培养),需通过 “单因素变量法” 或 “正交实验” 优化,核心步骤如下:

1. 确定 “基准线”

以目标细胞的 “通用培养液” 为基础(如培养 T 细胞用 RPMI-1640.培养肝细胞用 William's E),先验证该培养液中细胞的存活、增殖速率(如 MTT 检测活力、计数板测细胞密度),作为后续优化的 “对照组”。

2. 识别 “限速氨基酸”

通过代谢组学检测(如 LC-MS 分析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消耗速率),找出 “消耗最快、率先耗尽” 的氨基酸 —— 这类氨基酸就是 “限速氨基酸”,其比例是优化重点。

例如:若检测发现 CHO 细胞在培养 48 小时后,脯氨酸浓度降至初始的 10%,而其他氨基酸仍有 50% 以上剩余,则需优先提高脯氨酸比例(如从 1 mM 增至 2 mM)。

3. 梯度验证比例

对 “限速氨基酸” 或关键氨基酸(如谷氨酰胺)设置浓度梯度(如 0.5 mM、1 mM、2 mM、4 mM、8 mM),其他成分不变,培养后检测核心指标(细胞密度、活力、目标产物产量如抗体),选择 “指标最优” 的浓度。

示例结果:当谷氨酰胺浓度为 4 mM 时,细胞密度达最高(1×10⁷ cells/mL),活力 > 90%,且氨积累量(毒性物质)较低,此浓度即为该细胞的 “最佳谷氨酰胺比例”。

4. 排除干扰因素

氨基酸之间可能存在 “竞争吸收”(如支链氨基酸共用转运体),需避免单一氨基酸过高(如亮氨酸过高会抑制异亮氨酸吸收);

谷氨酰胺会自发分解产生氨,过高浓度反而导致细胞毒性,需平衡 “营养供应” 与 “毒性积累”(可搭配氨中和剂,如丙酮酸)。





生物科技

  •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500号
  • 邮编:200231
  • 电话:18516556639
  • 传真:18516556639
  • 客服电话:18516556639